11月21日,一夜北风一扫多日的阴霾,久违的阳光照得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丁沟社区的草莓大棚内暖洋洋的,棚内专门放来授粉的蜜蜂嗡嗡地飞,碧绿的田垄上,早熟的草莓露出了羞答答的模样。今天的草莓基地比以往多了几分热闹——— 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冬春农田水利设施检查小组的几名成员来到了种植户马士羽的草莓大棚,附近的几家种植户也相跟着聚来了。
“现在红了20多个草莓了,预计再过一周就能大范围采摘,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发给帮扶干部。”马士羽拿出手机,给早早成熟的草莓逐一拍照。
年近花甲的马士羽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老把式”,三年前流转了37亩耕地种植冬季大棚草莓。“今年种的是‘天仙醉’,就是大家说的‘牛奶草莓’,熟得早、甜度大、口感好,现在市场上卖30多块钱一斤,一个大棚能比普通草莓多卖1万多块钱。”老马说起自己的草莓来很是高兴。
“在电视上听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讲乡村振兴战略,可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五十多岁的草莓种植户刘绍河问。
“简单地说,乡村振兴就是要缩短城乡差距,补齐城乡发展短板,让农村老百姓同样过上好日子。”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水利站站长顾中华解释说,“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机遇,咱们一块儿加油干,朝着好生活往前奔。”
“党的惠农政策真的好,我是深有体会。”马士羽感慨道,“原来大棚前的路是坑洼不平的泥水路,去年修成了又宽又平的水泥路;原来排水不畅,到了汛期雨水排不出去,现在沟渠畅通,旱涝不怕。”
“老马,老刘,你们就放心大胆地干吧,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你们土地搞流转也没问题,咱们农业科技部门也紧跟上搞好服务,草莓基地以后接着发大财啊!”顾中华拍着老马的肩膀哈哈哈大笑。
“十九大报告还说了,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用现代的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来发展农业。”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农业办公室主任陈强说,“听起来好像有点远,其实跟咱们息息相关,老颜快讲讲。”
“今天我们来看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情况,明年考虑安排一些大棚搞搞肥水一体化配方施肥试验。根据土地实际的氮磷钾含量,在作物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配比的肥料,这样既能保护土地,又能提高收益。技术成熟了就全区推广开。”该区农技站站长颜士宏说,“下一步,我们农技站打算选择适宜的草莓脱毒苗品种,进行专业化育苗,形成产业化后产量将大大提高。”
“大家都知道,咱新村现在正打造银杏温泉特色小镇,全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草莓基地来说,就要强化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采摘游,提升蔬菜品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陈强说。
“发展大棚采摘是个方向,去年几个临沂的游客在我的大棚摘草莓,我卖20块钱一斤,他们还高兴地直说真便宜。”马士羽说。
“听你们这么一讲,咱们农民种地更有了信心了,有空闲还得好好研究十九大报告,发展好现代设施农业,以后的日子肯定错不了!咱要是种不好地,连党的好政策都对不起。”在场的草莓种植户于清芳说。
据了解,为了让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遍田间地头,让群众能听懂、能参与,从11月初开始,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就研究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讨论,在自身吃透精神的基础上,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因地制宜、就事论事、随时宣讲。
“我们不只是把党十九大的精神带到农民身边,还得让他们知道我们围绕十九大精神要干什么、要怎么干,让他们带着信心、带着期待监督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果。”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杨钦伟说。